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
近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,称赵露思带货的苹果汁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约三倍以上,普通苹果汁售价约3元一罐,赵露思的助农苹果汁售价10元一罐。
随后,有网友发现赵露思推荐的苹果汁品牌“Aaaaapple”关联企业“延安小小的果实农业科技”成立于2025年5月,其股东“厦门我很忙文化传媒”的股东孙嘉蔓与赵露思甜品店收款人同名,质疑赵露思“低价收果、高价卖货”,并非真正助农。
网友所发的质疑帖截图
对此,赵露思闺蜜发文回应:“至少现在农户们都因为增加的收入而感到开心。一个品牌的诞生,可以承接农户们每一年的希望。我们在做,在努力地做。也许做得不好,要不你来?”(据8月13日潇湘晨报)
自称是赵露思的闺蜜,合伙人的反击言论截图
据上游新闻5月4日报道,2022年,陕西当地龙头企业自然搭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启动“助农新生”计划,以高于市场次果的价格标准收购冰雹果,剔除瑕疵,将优质果肉制成冻干苹果脆、NFC果汁等产品,旨在保障果农的基本收入,减少他们因自然灾害蒙受的损失,同时创造就业岗位,帮农民增收。2025年初,赵露思团队偶然发现这个项目的现状,赵露思带着设计团队为该项目设计策划品牌、创新产品口味和形态,设计出全新的品牌视觉体系、产品体系、销售体系,并将这个品牌推出的苹果汁做成了当下流行的快闪店模式。
支持者认为,赵露思及其团队的行为,切实帮助助农项目实现了销量突破,创造了就业机会,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。而质疑者则表示,赵露思关联公司通过收购和加工农产品牟利,利润并未充分惠及农民,顶多全是做农产品的生意,不能算是助农。双方各执一词,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,明星助农到底该不该赚钱?
助农的关键在于“助”字,一看到这个字,很多人就会下意识地认定,这是纯粹的公益行为,明星也好,企业也好,如果以“助农”为名义推荐产品或带货,就应“零利润”地奉献爱心,让收益都归农民所有,否则,就会失去了公益的纯粹性。一旦涉及商业运作,即便在效果上确实帮助农民增收了,但在公益意义上似乎就打了折扣。
这种想法当然可以理解,但现实中,如果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不能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,仅靠一时热情,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的。赵露思团队的做法如果属实,则更像是一种农业产业化实践,通过包装和营销,打造特色品牌,利用自身影响力,帮助加工后的农产品打开销路。从产业链赋能的角度来看,这无疑为当地经济和就业带来了积极影响,说白了,作为流量明星,愿意将自身流量用于关注“三农”,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。
争议之所以爆发,还是因为赵露思团队及关联企业,未明确公开成本结构和利润分配,导致公众无法判断苹果汁的“高价”是否合理。从商业逻辑看,覆盖收购、加工、运输、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后定价,本无可厚非;但从公益视角审视,利润分配的模糊性易引发“靠助农立人设”“借善举牟利”的质疑。
这场风波中,更令人遗憾的是饭圈思维的入侵。部分黑粉根本不想理性探讨助农,反而攻击赵露思在直播中推荐的农户和商户,这种极端行为早已偏离网络监督的初衷,最终伤害的是真正依赖农产品销售谋生的普通农民。对农户而言,谁能帮他们卖货,谁就是实实在在的助力。讨论本该基于事实,聚焦于如何优化明星助农的公益效率,而非陷入粉黑互撕的闹剧。
赵露思近期频繁在直播间推荐农产品,用自身流量带动农产品销量,赢得了不少农户和地方政府的真诚感谢,传播了正能量,值得点赞。但苹果汁事件若始终没有得到清晰回应,难免陷入“消费爱心”的质疑漩涡。公众并非不能接受明星通过助农获得收益,但爱心与商业的边界需要透明化。赵露思团队若能公布收购加工成本、利润分配、农民增收、就业岗位增长等关键数据,用透明化操作打破“中间商赚差价”的猜疑,既能止息纷争,也能为商业助农提供可复制的范本。
公众对助农的严苛审视,本质是对善意被滥用的担忧。无论是公益助农还是商业助农,唯有将产业链置于阳光之下,让每一份利润流向清晰可查,才能消弭争议。期待赵露思团队能直面质疑,用数据与行动证明助农初心;更希望这场风波能推动整个行业建立透明化标准,让更多人愿意且能够参与到助农事业中来。毕竟,助农的真谛不在于争议中的站队,而在于如何让每一份爱心真正落地生根。
富腾优配-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-配资论坛app下载-本地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